台灣中部地區過去10年的空氣品質不良百分比從2.59%逐年降至0.55%,台中市的PM2.5日平均不合格百分比,5年內從30%降至去年18%,民眾卻感覺「空汙更惡劣!」學者推測可能與全球暖化、地景變化、熱島效應有關,環保署已著手研究要找答案。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指出,數據顯示中部的PM2.5越來越好、能見度也有所改善,可是近年卻「霧茫茫」看不見藍天,原因非常複雜,細懸浮微粒物理特性主宰能見度,自然、人為排放的有機碳OC、元素碳EC、硫酸鹽SO42-、硝酸鹽NO3-、地殼塵土,都會影響,大氣條件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。林能暉指出,過去3年東亞氣候暖化問題加劇,大氣條件改變,要改善空汙不是單純管制工廠、汽機車就能處理,整個大環境都有共伴效應。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環境遙測實驗室副教授林唐煌說,過去大家常講「酸雨」,就是空氣中細懸浮微粒,水氣凝結後降落地表而成,但近年氣候變遷迅速,雨量變少也會導致細懸浮微粒無法落地,盤據在上空而遮蔽藍天。林唐煌進一步解釋,氣候暖化讓大氣的露點溫度提高,水氣無法快速形成水滴,骯髒的物質在空中吸收水氣又會「膨脹」,若沒有風吹,擴散條件不佳,細懸浮微粒就「膨脹」在半空中造成能見度不佳。台中市環保局與環保署9月開始一起引用NASA的遙測技術,推動「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」探討空品改善,今天起在東海大學部署3輛各種功能空品監測車,將監測到12月底。研究團隊指出,蒐集大數據之後資料量非常龐大,要再進一步解析這些細懸浮微粒的物理化學特性,希望明年3、4月會有初步結果,要看污染源在不同大氣條件下,能見度形成原因,再結合20、30年中部遙測衛星的資料,進一步能找出污染源對症下藥的改善策略,看是否近3年大氣條件紊亂,也「抵銷」了防制污染的努力,整個詳細計畫估計至少1年會有初步結果,需執行約3年時間才會更周延。林能暉表示,NASA的遙測技術目前與東南亞7個國家合作,包括泰國、越南、菲律賓、新加坡等,每個國家的空汙原因都不一樣,以泰國來說,他們生質燃燒、森林燃燒造成,越南有農業燃燒、火力發電廠。台中市環保局與環保署9月開始一起引用NASA的遙測技術,推動「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」探討空品改善,今天起在東海大學部署3輛各種功能空品監測車,將監測到12月底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中市環保局與環保署9月開始一起引用NASA的遙測技術,推動「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」探討空品改善,今天起在東海大學部署3輛各種功能空品監測車,將監測到12月底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灣中部地區過去10年的空氣品質不良百分比從2.59%逐年降至0.55%,台中市的PM2.5日平均不合格百分比,5年內從30%降至去年18%,民眾卻感覺「空汙更惡劣!」圖/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

0ADBEB85FF18DB8D
arrow
arrow

    xg25cuc3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